两位中年学者在海外服务期满给遣回英国,穷兮兮的。一位美国富商的英国籍遗娟可怜他们,出钱出力帮他们解决生计。学者妙想天,这是最近去世的小说家J.B.Priestley小说《形象人》(The Image Men)上下两卷的故事。,二,一,董桥:形象弄人,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1年前 (02-03) 440℃ 0条评论 1312喜欢
……现代人身在城中,心在城中,殊难培养层次太高深的文化品味;但是,培养求知的兴趣,多少可以摆脱心中的围城。知识可旧可,"精神溃疡"是疲倦、困顿、无奈消磨出来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注重专业知识,专业人员在市场上的身价虽然比过去要高,可惜,"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最近写《说品味》一文,末段云:,董桥:如观火观水也,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2年前 (01-01) 768℃ 0条评论 807喜欢
两三年前,我为一本月刊组织一辑《中国情怀》专页,写信求余英时兄赐稿;英时兄很快寄来一篇文章,借"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说"中国情怀",八九是文化的概念,几乎完全可以不牵涉政治意识。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我在海外华人社会里生活了这么些年,常常体会到经济挂帅、政治异化、文化庸俗的现象带来的迷惘之感,觉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听说,鸣放运动期间,有人要陈寅恪出来讲话,陈先生只说了一句:"孟小冬戏唱得较好,当今须生第一,应该找他回来唱戏,以广...
2年前 (11-29) 245℃ 0条评论 1310喜欢
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堂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张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卷起那半幅竹帘,冷雨一连两天窸窸窣窣染得台南那个校园都成了一幅淡彩水墨画了。苏雪林打着黑雨伞蹒跚赶去讲楚辞。教三民主义的老师声震文理,书房窗外的冷雨,董桥:这一代的事,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3年前 (07-15) 1905℃ 0条评论 1034喜欢
那日,闲来翻报,看到休闲时尚一栏,大幅的照片上,村庄田畴铺陈,阳光融融,人们笑脸灿烂。旁有文字介绍,说上海市民现在最,失笑不已,这样的时尚,我在一二十年前可是天天品味着的。,得了启示,休息日里,电话召集同样在外工作的弟弟,我说我们这次一起来个农家游可好?,是在突然间起了念头,要来个农家游的。,丁立梅:品味时尚,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2年前 (04-05) 705℃ 0条评论 1596喜欢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丁立梅:你并不是个坏孩子,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2年前 (07-05) 1885℃ 0条评论 1146喜欢
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也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神气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丁立梅:种爱,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
2年前 (08-25) 697℃ 0条评论 362喜欢
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那是女孩子的花。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喜欢过一首低吟浅唱的歌,是唱兰花草的,原是胡适作的一首诗。歌中的意境美得令人心碎:“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丁立梅:花都开好了,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
2年前 (08-27) 1042℃ 0条评论 1228喜欢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丁立梅:菊有黄花,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1年前 (01-27) 1385℃ 0条评论 1438喜欢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喜欢那丛蔷薇。,丁立梅:蔷薇几度花,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1年前 (12-01) 234℃ 0条评论 1902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