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寿则多辱
这句话出于《庄子》,多年前看到,臆想到人生生命,不免有些感慨。可是感慨的确切情况,一时又说不清楚。何以故?因为所以人生生命,总的看,天命,人性,爱好,规律,等等,是复杂的;分别看,古今中外,森罗万象,头绪更加纷繁。专就寿说,以为会随来多种辱,至少由庄子看,有道理;可是放眼看看世人,讲卫生,勤锻炼,饱食暖衣之余,必须要加些补药,所为何来?不过是多活些时间时候,何况依常见,也确是有荣华舒适与高寿相伴的。可是也是依常见,尤其红粉佳人,最怕天增岁月,老之将至。这是一笔糊涂账,来于由不同的角度看,或由不同的人看,甚至同壹个人而由不同的时间看。这不同就给寿则多辱的看法留有余地,或者说,由某时以及某个角度看,情况也也许正是这样。俺老了,有时臆想到这句古话,原来轻飘飘的感慨就变为质实而沉重,就算作只是心情的壹个方面吧,既然有此一面,就无妨说说。
由话的出处说起,《庄子·天地》篇说:"尧观乎华(地名),华封人(守封疆之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汝)独不欲,何邪(耶)?'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单说这寿则多辱,成玄英疏有解释,是"命寿延长,则贻困辱"。释辱为困辱,依生疏的通例,是成玄英认为,原话的辱,也包括困。假如他她的理解不错,咱们就能说,尧用的是辱的广义,除了自个须负道德责任的失误之外,还包括受外力的限制,不能腾达、不能如意一类事。范围这样扩大有优势,一是其小焉者,"寿则多"就能得到较多方面的支持,二是其大焉者,才能借用孟老夫子的话,说"于俺心有戚戚焉"。径直说,是因为所以命寿延长,自个觉得不顺心,旁人看着不赏识甚至不光彩的事就本来能无而成为有或本来能少而成为多。这是伴随寿而来的辱,也许无法避免吧?命也,所以就不能不感慨。感慨属于心,不好说;命表现为事,能说说。事太多,只得大题小作,用以管窥豹法;并先泛说,然后反求诸己,说少些感触最深的。
泛说,用窥豹法是窥世人,显然,因寿而来的辱就会无限之多。幸而"窥"之后还有"一斑",即容许用少量的事以显概括的理。这事,想只举三种。其一是佛门所说四苦之一的"老"。任人皆知,老,除年岁以外,会带来所有可意事物的下降,最明显的是活动能力的下降,如每当年力能扛鼎,变为至多仅能缚鸡;每当年走南闯北,变为至多扶杖到门外转转;少些通文的,每当年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变为江郎才尽,举笔不能成篇;等等。这分的种种还必致变为总的,是每当年有本领,家门之内,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老婆,走出家门,帮助这个,指导哪个,可谓"固一世之雄也",变为"而今安在哉"。这种种情况又必致由外而内,即由觉知深化为痛心。总的说是没落感,不再有人重视,或简直被人忘了。这"人",有只是道遇点头微笑的,关系不大;由远而近,到亲友,就分量加重;更近,到心之所系,就不能不兴白居易的"尽日无人属阿谁"之叹。因老而来的困辱,还有其实更难忍的,是也常见的兼贫而且病。贫来于社会,是收入少了甚至没有收入;病来于自然,因为所以身体的各部位健壮情况下降,病就更容易侵入。假如不幸而老与贫病俱来,自力更生的方法行不通了,也许的道就只有两条:一条好些,是靠人;另一条很坏,是无人可靠。无人可靠,困辱的情况会怎样剧烈,能想见;就是有人可靠,臆想到昔年的"行有余力",甚至曾叱咤风云,也总是很凄惨的吧?
其二,再窥个一斑,是美人迟暮。上面说过,红粉佳人怕老之将至。其实应该说最怕。何以最怕?因为所以美将变为不美。男性,或女性而非佳人,如无盐、孟光之流,随年岁之增长也变,可是变化的距离小,就不哪么彰明较着,怕的程度也就能浅少些。这里也许应该岔出一笔,问问何谓美,以及美为什么比不美好。答能走繁难一条道,哪就不得不绕个大圈子,估计连佳人以及爱佳人的人也未必有耐心听。所以不如走简易一条道,把判断权交给以"天命之谓性"为基础的常识,这是美的,会使多数人兴起爱慕之心。所谓多数,还包括被爱慕的,所谓顾影自怜是也;甚至本来抱敌意的,如桓大司马的尊夫人所说俺见犹怜是也。佳人,据未经调查研究的所知,没有不欢迎爱慕之心的,换句话说,都爱美如命,或甚于命,纵使对于兴起爱慕之心的,未必都乐得给予"临去秋波哪一转"。可是很遗憾,这比命还贵重的美,偏偏如春花之不能长此艳丽,而是随着岁月的增添,由消减而终于成为空无。话归本题,是寿使美变为不美;不美的程度还能加深,就成为丑。变化这样之大,佳人本人有何感触,自然只有佳人自个能知道;俺想说一点点来于外观的,以证取这样的一斑不是杞人忧天。俺以莫知所自来的机缘,认识三位年纪与俺相仿的女性,上学时期应该是校花,即公认的佳人。佳人,而且公认,其为美自然不容置疑。可是由于寿,古稀往后,俺见到,怎么说呢?只好慨叹上天之有始无终,或说先是厚之,而后则薄之。有没有一厚到底的方法?驻颜是目标;至于其实,就只有不寿的一法,如明朝末年的才女叶小鸾,虚岁十七,未嫁而卒,给人的印象就总是娇滴滴的。另一面,如南明秦淮第一美人顾媚就不成,得寿,传说辞世时现老僧相,僧而老,与美大异其趣,还有谁会兴起爱慕之心呢?佳人而不再有人兴起爱慕之心,所失真是太多了,究其因,是寿在作祟。
其三,还能窥个一斑,以证寿的影响妨碍更加重大。仍用以事见理法。这方面,假如翻腾旧文献,就会说之不尽。想只取个时代近并便于对比的,是绍兴周氏弟兄,二弟寿而长兄不寿。先说寿的二弟,假如写完五十自寿的打油诗,天不假以年,见了上帝,就不会有其后的出山,戴本不该戴的乌纱帽,住老虎桥监狱,易代后闭门思过,直到大风暴自天而降,受折磨而死。不寿的长兄呢,假如也寿,且不说八年的兵荒马乱,易代之后会怎样呢?哪支笔,仍写自由谈吗?还是学尹吉甫,应时作诵呢?总之,会有些疑问,咱们想不看透。而不寿,则所有疑问都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是功成名就。这样说,尤其在这类大关节上,寿则多辱的看法就更值得深思了。
泛说完,照前面许的愿,要改为说自个的感触。假如人生生命一世,只分为寿夭两类,俺必须要划归寿的一群。这不好吗?俺是常人,虽然拿起哲学书本,也曾想入非非,可是由禅堂而走入食堂,就不能不恢复常态,就是说,同常人一致,仍旧觉得活着比死好,蛋糕比窝窝头容易下咽。可是这只是家庭生活状态的一页;人生生命是复杂的,一面之外还有其他她方面,这其他她方面之中就有个不小的户头,是因寿而有的少些困辱。只说常在心头动荡的。一种,是由他她人的怜悯而来的失落感。比如约一年以前,俺的办公桌连升三级,由一楼迁到四楼,每日要上下若干次,道上遇见的人几乎都比俺年轻,并都有惜老怜贫的善念,经常常常要说这样一句:"慢点,别摔倒!"俺口说"不要紧",心里感谢,紧跟着感谢之情来的就是失落的凄凉。失落什么?健康,能力,甚至(www,ajml,cn)青春,什么都有。可是想想,这是定命,又有什么方法?另一种,是记忆力的减退。这有时使俺很难过,只举两类事为例。一类是找书。俺存书不算多,大革命中毁了一半,所余更是有限,可是已经有几次,找某种书,以为必在某处,却找不到,最终只能望书橱而兴叹。另一类是记人。有很多次,见到不很生的人,人家近前,热情寒暄,俺却叫不出人家的大名。问?装作记得?不免于左右为难。再说一种,是思辨力的减退。有些疑问,昔日拿起笔,能说清楚,现在像是不哪么轻易了,有时甚至发现前后不能照应。这使俺不能不感到,丧失的真是太多了。最终还能说一种,是情意的没有归宿。用道家的眼看,俺天机浅,又择求不慎,走了与"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相反的道,因而清楚地感到有人生生命疑问,也就禁不住思索人生生命疑问。都想了什么?有何觉知?一言难尽。只说与这里有关的,是心作逍遥之游,能趋向情灭的禅境,也能趋向情生的诗境,凭理智,认为趋向禅境是上策,可是情意更有大力,所以其实总是经常趋向诗境。可惜寿与诗境是经常常常难于协调的,比如诗境中有微笑的温存,表现为湘笺,为履迹,为剥啄声,由于寿就会变为去者日以疏。还能剩下什么呢?恐怕只能是"今雨不来"的孤寂之境之感吧?以上几种应该是随寿而来的困辱,有什么方法能消除吗?目标的妙法是佛典的《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是可惜,这又是禅境,刚说过是易知而难行的。于是剩下的就只有道家的一条道,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可是围绕着"安"也还有些疑问,一方面,能安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比如勉为其难,似有所获,这胜利怕也是阿Q式的吧?其实事实总是比想象更难对付,所以有时臆想到寿则多辱这句话,就不禁联臆想到孔子说的"畏天命",天道远,可是不可抗,除慨叹以外,还能怎么样呢?
朋友们美女们帅哥们今天关于励志演讲的的句子文章,,我们就说到这里看完了给个赞希望能帮到大家。www.ajml.cn, 人生之道是多,其中个体与个体间有大异小异之别,就是只论大异也说不尽。但可以总括说,区别都来自爱恶的不同,以及爱恶等级, 张中行:道的同异,经典深度好文,优美简短的散文,深度好文章大全,经典短篇散文。
转载请注明:就爱造句网-好句子大全-句子网-在线词语造句词典 » 张中行经典美文,寿则多辱
本站造句/句子文章《张中行经典美文,寿则多辱》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此句子由网友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或修改。